曾經,他是大家熟悉的三防搶險現場負責人。如今,他成功轉型為一名供水管網改造項目現場負責人。他就是謝創銳,一名擁有10年黨齡的90后水務工程人,從三防搶險到供水管網改造,謝創銳始終以空杯心態,下足“繡花”功夫,以“四心”品筑民生工程。
一份巧心拉近民生距離
如同繡花需要技巧,想要做好群眾工作并非易事,要善用巧勁。
2023年8月起,從試驗段開工、開工前檢查,再到試點開挖、回填、路面恢復情況驗收等,對于謝創銳來說,一切都是陌生的領域。隨著對工程了解漸深,謝創銳深切體會到,供水管網改造這項民生工程跟三防搶險很不一樣——防汛搶險講究現場應急處突,需要快而準;而改造工程追求“慢工出細活”,需要慢而細。所以,改造工程最難的往往不是施工技術,而是獲取居民群眾的理解和支持。
謝創銳一開始也應接不暇,在現場待久了,他就慢慢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技巧。民生無小事,枝葉總關情。謝創銳堅信,解決問題首先要看到問題,要把腳步邁下去、身子俯下去、責任落下去。他時時換位思考,不斷加強現場巡查,強化溝通對接,細化安全警示、便民利民各項措施,將問題想在前,把事情干在先。有一次,巡查時碰到一位大爺因路面收尾不善影響出行而發脾氣,謝創銳聽出是潮汕老鄉,立馬過去挽住他,用方言打招呼,耐心解釋,并第一時間安排人員處理,成功安撫好大爺的情緒。他善用身體語言,巧用方言,努力鉆研“繡花”巧勁,拉近與轄區居民的距離,避免了很多沖突和矛盾,也通過循循善誘,慢慢讓居民明白,只有克服施工過程中的“陣痛”,才能真正“治痛”,將量足壓穩的自來水送進自家小區。
一片耐心打造精細管理
繡花講究慢工出細活,只有耐得住性子,才能干得出實效。
轉型如隔山,對于謝創銳來說,資料新且多是擺在他面前的首要難題。過往,三防搶險主要由開竣工報告、簽證等資料組成,很少涉及外單位和政府部門,而管網改造工程相關報批資料涉及質監站、供電、通信等多個部門,需要各方協調?!叭f事最怕用心,遇到一個問題解決一個,遇到一堆問題按輕重緩急處理……”,謝創銳說道。如今,他的“繡花”功夫越磨越精細,已吃透研透一套規范操作的模式和流程,隨時可以進行教學推廣。
為了讓施工現場有“顏”有“序”,謝創銳夯實責任、細化管理,持續加大巡查整改力度,規范現場管材堆放,實現了圍蔽區的“華麗變身”。他用繡花般的細心、耐心,不斷提高施工精細化管理水平,全力打造干凈整潔、文明有序的現場施工環境。
一枚匠心精進管網技術
精品繡作并非一氣呵成,圖樣、繡工、繡技三者缺一不可。
打鐵必須自身硬,繡花要得手綿巧。從三防搶險轉型至管網改造,謝創銳的身份也從師傅回歸學徒。作為管網改造工程的一名新手,他深知自身業務上存在的不足,常說自己是“半路出家”,更要多看多學。面對新崗位、新挑戰,謝創銳始終保持空杯心態,敢于歸零,一頭扎進知識的海洋,看圖紙,學技術,研管理,并虛心向身邊有經驗的同事請教,以最快速度完成角色轉換。
有一次,在棠下農科路DN200管開挖前,謝創銳聯系供電和燃氣到現場放線交底。但在開挖時碰到電纜和現場交底有差異,他立即停止施工并聯系供電局相關人員到場,重新確認一致后再進行開挖,確保施工安全順利開展。謝創銳常說:“器滿則溢,人滿則喪,需始終保持空杯的心態,技術是我的短板,我一直在學習的路上……”為精進技術,他以學為用,以練為戰,組織開展防觸電應急演練;為鑄就精品,他事不避難,追求至臻,遇到施工難點主動和業主溝通技術處理,繡好屬于他的“錦繡圖”。
一顆初心永葆為民底色
一針一線無法繡成圖,民生工程功在恒心,綿綿用力、久久為功。
東區供水管網改造工程位于廣州市天河區棠下村,全長27公里,涵蓋1-13層居民樓約為17310棟,包括新建供水管道和閥門、新設消火栓、封堵原有老舊內街管網等改造工程。該工程于8月底全面啟動,惠及多個老舊小區,受益居民達51930人,截至目前已完成工程量超60%。
從云圖到施工圖,從搶險現場負責人到供水管網改造項目現場負責人,改變的是身份,不變的是為民的初心和底色。謝創銳將繼續以“空杯”心態,持續推進供水管網改造工程的各項任務,給市民群眾交上一份滿意的供水管網“繡花圖”。
圖文:李土嬌
編輯:李侃